卡-52是苏联时代发展的并列双座共轴反转双旋翼武装直升机:苏联卡莫夫设计局的精品工程!
但是,卡莫夫设计局改进卡-50的时候保留了几个特点:驾驶员座舱被300公斤的钢装甲完全包裹保护(在AH—64A“阿帕奇”上为90千克);驾驶员拥有K37-800弹射座椅(世界首创);采用泡沫聚氨醋塑料填充燃油箱并包上保护层,这样,在直升机紧急粗猛着陆时,燃油系统结构能够防止起火;驾驶舱结构布局能够在直升机撞击地面时,使其内空间的变化不大于10%—15%。驾驶舶内固定元件损坏时,其它附件不脱落——第一时间保护驾驶员安全!改进夜视系统,装备机载综合防护系统。减少搜索和攻击目标时飞行员的动作,将机载设备同地面航空设备结合。
米—28直升机上使用陶瓷板方案也被卡-52参考,但在仿真射击试验后被否决:被击中时,100毫米”100毫米或200毫米x200毫米陶瓷板的防护能力比钢装甲板更强!但这时脱落的不仅是被击坏的一块陶瓷钢板,还有旁边的几块——这一片驾驶舱就失去了防护能力。
它再辅之其他先进动力、机载电子设备、空空/空地武器,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抗衡AH-64武直的武直!所以,卡-52与米-28同时列装俄罗斯军队:这在前苏联时代是不可能的!
1993年底。一名阿尔及尔飞行员飞了一架卡—50后,促成了在阿尔及尔迈行飞行试验的协议,由于该国内政原因,合同未能签定;1993,它在俄罗斯陆军开始小规模列装:12架;1998年5月以后,它参加了埃塞俄比亚横扫厄立特里亚的战争;2000年1月6日,它参加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卡-50在车臣无需面对防空火力,它主要在友军情报的协助下,前往攻击被伪装起来的基地、仓库等,并且往往采取“快进快出”打法!它突然出现在目标空域,一轮火力输出摧毁高价值目标后就撤离——2架卡-50进行49架次的实战飞行,竟然需要卡-29突击直升机提供导航和目标指示,事实证明飞行员无法同时完成复杂的操纵飞机和瞄准地面目标任务——俄军十分不满:卡莫夫设计局被迫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
2011年,卡-52正式进入俄罗斯军队服役;2013年,埃及向俄罗斯订购50架卡-52K海军型:西北风两栖攻击舰使用——可怜的是,这批次卡-52K本来为俄罗斯海军的“西北风”预备的!法国反悔以后,俄罗斯可能通过法国、埃及的黑箱操作把它们卖了,好歹收回一点利润:该机的雷达增加对海攻击模式,可以发射KH-25反舰导弹。然而,由于俄罗斯与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合同已经告吹,俄海军因此不会继续接收这些直升机!2016年4月,叙利亚军队收复霍姆斯省埃尔-卡利亚特因市的视频中,出现了俄罗斯卡-52战斗直升机的身影,这是卡-52直升机首次在叙利亚投入实战。(2016年3月中旬,俄罗斯将2架卡-52直升机部署到了叙利亚的赫梅明空军基地。)不过,2018年5月在叙利亚发生坠毁事故:由于采用共轴式双旋翼设计,卡-50飞行员弹射时,需要把旋翼炸毁后才能“出舱”,飞行员丧生。
2000年的珠海航展,一架“黑鲨”飞到中国现场展示,当时国内、国际军界以为中国要购买卡-50:不过,当时国产直-10武装直升机已经在1999年立项启动,2003年4月实现了首飞,中国坚持研发符合本国国情的武装直升机——落后航电系统的卡-50无功而返。
所以,卡-52独特的并列双座设计导致雷达反射面积增加,尽管它在实战中获得一致好评,可是,除了埃及订购的50架海军型、俄军订购的140架外,海外订单处于暂时“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