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人带着钢铁手套紧张地安装灯泡;另一个人正身着“钢铁侠”套装奋力走楼梯。他们为什么穿着酷炫的装备,却干着超简单的事情?其实,你看到的是一场世界级的残疾人运动会,被称为“仿生学奥运会”。与普通的运动会不同,它鼓励选手“开外挂”,穿戴高科技辅助装备,挑战一项项对普通人简单、对残疾人却极其困难的任务。
2016年10月8日,有4600名观众涌进了瑞士苏黎世的一家竞技场,观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赛事。来自21个国家的50支队伍,在6天的时间内,进行了一系列“半机械人”之间的竞赛!所有的参赛选手均是残疾人,他们丧失了部分肢体或者身体瘫痪,但可以借助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比赛。
与传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同,仿生学奥运会也是每4年举办一届,第二届仿生学奥运会于2020年11月13至14日举办,每支队伍在各自场馆比赛,由官方裁判员在场记录成绩,并通过视频直播比赛情况。
穿机械腿走楼梯
这项比赛由膝盖以下被截肢的选手参加,他们可以穿戴任何种类的腿部假肢进行比赛。他们的任务也很日常,共有6项,比如从沙发上站起来、爬楼梯或斜坡、“跳桩子”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多项任务的选手获胜。
未来,选手在进行以上任务的同时还要挑战动手任务,比如搬运水桶、箱子等物体。
用机械臂干针线活
在这项比赛中,所有选手都失去了手肘以下的部位,他们需要戴着各自团队研发的电动手臂,精准操作一系列物品,比如控制金属线圈走“迷宫”、切一块面包并涂上酱汁、模拟晾衣服等等。谁的电动手臂接收信号越灵敏,谁就能越快完成比赛。
在一些任务中,裁判还会要求选手蒙上双眼,通过电动手臂的触感来真正“摸”到物体,分辨物体的形状、材料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