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没人管”?自己出力想办法。
消防设施空缺、水电管网损坏无人管护、饮用水池7年未清洗、化粪池堆积了5年……曾经,西山区金碧街道弥勒寺社区一米阳光小区真不好住,诸多“生活的烦恼”让152户业主遇上任何问题,只能去找弥勒寺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和辖区派出所。
日子久了,大家心里也清楚,靠社区代管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自力更生,主动做出改变。
就这样,改变开始了。1月24日,9名业主代表在社区、派出所协助下,成立了“一米阳光公选管理小组”,行使业主委员会职能,对小区进行规范化有效管理。
自从推行自治管理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在公选管理小组的带领下,真正当上了小区“管家”。
破烂的露天停车场重新铺上沥青,合理规划出泊车位;新装的200盏灯让黑了多年的楼梯间终于亮了,也让居民告别了摸黑爬楼的过去;因故障停运近3个月的电梯正常运行了;堆积5年的化粪池也终于清掏了……
“现在想买点好吃的带回家再不用担心太重不好拎,住在这里也没那么糟心了!”在小区住了7年多的黄美芝笑着说。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发生。
一大早,退休老人李克文拿上“工具包”开始工作。他把小区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巡查一遍,随后在小区里和其他居民聊起了家常。
李克文是“一米阳光公选管理小组”的成员之一,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到小区转几圈,清理小区内的垃圾杂物,看看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区环境改善了,不仅居民住得舒心,还能唤起他们共建家园的热情。”李克文说,现在小区里愿意主动参与管理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居民自愿承担起小区的后续管理事务。
先民生,再提升。“一米阳光公选管理小组”的成立,无疑是老旧小区探索自治管理的有效尝试。为完善小区后续自治管理,弥勒寺社区为公选管理小组的未来发展做出了规划。
接下来,公选管理小组将实行“我的家园”规范化服务管理模式,成立“睦邻社”,把小区的大小事儿亮出来,有问题的地方会在公示牌上及时公示;形成“八要八不要”居民公约,收缴低额“自管费”,鼓励居民自治,参与小区管理;联动各职能部门(公安、城市管理、环卫等)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治理。
同时,为鼓励居民参与自治、缴纳“自管费”,社区还拟订一个基础标准,根据不同居民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确定“自管费”标准和服务标准。
虽然新的物业公司即将进驻,但是,“一米阳光公选管理小组”依旧是居民的“第一发声地”,还将做好对物业公司的监督工作,共同让小区容貌长新、人心齐聚。
记者李杭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