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梯网 - 楼梯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协会动态 | 人物专访 | 价格行情 | 楼梯常识 | 楼梯技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手工业发展与标准化
B.biz | 商业搜索

中国手工业发展与标准化

信息来源:tooioo.com   时间: 2013-09-14  浏览次数:233

    历史越往前推进,人们或许会越加清晰的看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医药、农业、手工业、建筑业、气象、水文传承,不仅仅是文化上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元素。

    这些传统,是在手工业生产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落伍”。中国所见年代最早最全面的手工业标准记载于《考工记》(因为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所以又名《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一书中,该书全文约七千字,但却汇总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种产品的设计规范、技术要求、制造工艺、检验方法和质量管理,以及城邑宫室、农田水利的设计建造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书中的一章还专门用于记载标准量器制造工艺和检验方法的技术标准规范。以此来看,今天的工业化大生产所强调的标准化思想,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已为古人所广泛沿用——只是,在近现代向西方学习工业化的过程中,“质量标准”往往与“生产流程”相混淆;很多人误以为设计规范、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质量管理这些重要的管理学思想,非舍近求远地向西方学习不可。

    事实上,古代很多的制造工艺,已经具备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要求的所有特点,标准化、模块化等思想的运用,一点也不亚于今天。以战国时代的战车为例,需要木工、金工、漆工、皮革工等多工种严格、明确的协作,而且各个零部件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工件误差均控制在(0.1—0.2)毫米左右;秦朝工艺产品的通用性、互换性和系列化程度,可与福特在20世纪初发展的汽车生产相比。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后秦始皇推行的度量衡和标准化(如“车同轨”、“舆六尺”等),更是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统一奠定了丰厚的思想基础。秦简《工律》、《司空律》、《效律》等有关手工业生产的律令可以看作是那个时代的标准化律令。

    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差异,秦汉时代的标准化发展,与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标准化发展却面临着不同的命运。无论是古代的手工业还是近现代的工业中,推行标准化的基本出发点都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复制。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的纷争使得军事手工业的生产能力,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在那个时代,在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这三种经营形态中,官营手工业成为最重要的推力,由其大规模生产的手工业品(如战车等)也为军事所消耗。所以,尽管当时的秦国推出“重农抑商”的政策,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但标准化的思想仍然在秦国及后来的秦朝中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在汉朝的休养生息之后,特别是汉武帝平定匈奴后,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下游动力就没有那么强劲了;及至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之后,标准化的思想也就随其载体——官办手工业没有大规模的持续推广。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成为主体;没有了官营手工业连续的、严格的、明确的分工和要求,工匠和工艺的发展也就趋向于自生自灭。及至宋代,当时的火药技术可谓是世界领先,但最大的用途是汴河两岸的烟花爆竹,而明代记载中国火药技术最详细的《武经备要》则因朱元璋担心危害统治而封藏。宋明之间的元代产生了郭守敬这样的天文学巨匠,但是郭守敬去世后,无人能够操控夜观天象的整套仪器。后来,清代的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甚至认为,唐代科学之后器用之学已近消亡。从这个角度看,鸦片战争中消朝不敌西方火炮也并非偶然。

    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中,之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这可以从与西方的对比看出。随着农业技术的改良和粮食产量的提升,大众社会的发展已经为手工业产品的下游消费提供了条件,这无论是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还是西方中世纪贸易增长以来工匠为满足生活用品的需要而生产造型雷同的工艺品,都是一样。而从技术条件来看,西汉开始冶铁业已经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北宋更是已经用焦炭为燃料;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也已大量运用高超的技术和工艺。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在当时的地理、交通和对外贸易条件下,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还足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8世纪欧洲列强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商业利益后,工业产品的需求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急剧扩张,加上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动力发展带来的交通半径的快速扩大,使得机器批量生产取代手工操作具备了历史条件。尽管当时西方国家也在批评商业主义的装饰过剩、机械化生产条件的粗制滥造、传统手工艺品精湛技术的丧失等,而且在19世纪还出现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反对机械工业化,吸收东方风格,力图复兴中世纪手工业传统和优雅、统一)等,但机器的作用仍在不断地强化。而在大西洋另一岸的美国,由于地多人少的特点,标准化、机器化更是推进得如火如荼。及至20世纪20年代,强调“机器美学”理论的现代主义在西方更进一步反映了人们对工业时代的赞美和对技术的崇拜。

    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对机器的承认,其产生与大众消费市场的扩大密不可分。经历19世纪的积累后,西方社会中大众消费的基础已经初步存在,而美国以福特汽车为标志的装配流水线生产更是点燃“大众消费社会”的引擎。从此,工薪阶层消费和大批量生产,使得标准化量产的思想繁衍有了肥沃的土壤。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以法国、美国和英国等为代表的装饰艺术运动,则反对古典主义、自然(特别是有机形态)、手工业倾向,主张机械化的美。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工薪阶层的消费的确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西方社会此后几十年不断积累、最终演变成过度盛行的消费主义,却“物极必反”。适度消费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没有考虑全球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有限性、没有考虑消费群体规模与生产平衡的过度消费,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所以,以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等为标志,西方也曾出现进行了反思;但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明白“阴在阳在内,不在阳之对”的道理。

    在这种反思及越来越激励的市场竞争面前,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终于使得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定制作为标准化量产外的改良路径,进入生产商的视野。由于个性化需求和细分市场很不稳定,不断变化,因此伴随大规模定制的必然是短的产品生命周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在诺基亚手机巅峰时代三星手机还能得以凭借外观等方面的多样化设计占领很大市场,或许就是其中的最典型案例。所以,目前在生活消费领域的产品中,大规模定制事实上已经取代了标准化生产,成为主角。这也是之前的一周要闻点评中《宜家、斯沃琪和苹果产品开发的共同启示》的时代背景。

    此后,随着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的进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时间、空间与经济的相关性得以减弱,而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成为了个性化需求的推动力。在此条件下,我们再来审视传统手工业中的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深邃智慧,将其与大众的个性化消费时代需求相结合予以挖掘(比如,传统技艺生产时代的产品生命周期已与今日有很大的区别,如何合理地将其利用),使传统的手工业技艺得以与其产品载体共同发扬光大,既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也是产业发展可以依赖的源动力。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楼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