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问,最近楼梯行业怎么没有新闻了?
我回答没有新闻就是最大的新闻。
是啊,一个仅有十余年历程,曾经如此精致如此活跃创新不断朝气蓬勃的一个行业忽然间没了动静,难道不是家居业最大的新闻吗!
的确,这两个楼梯行业有些沉寂。
一方面是整体风狂吹,让一些人晕头转向,只要家里用的,除了不造人,其他的全造。
一方面跨界潮涌现,做木门的做衣柜的做地板的做橱柜的做家具的,一窝风全跨进来。
一面被分流,一面被挤压,同时还有市场的低迷、经销商的善变、人才的流动…
楼梯行业鸭梨山大!
那么,楼梯行业到底将向何处去,楼梯行业的光明何在呢?
其实,不仅楼梯行业如此,其他家居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境况。
究其原因,一是市场的变化,二是行业企业自身的问题。
企业自身的原因不谈,我们只说市场。
房地产的低迷只是一个因素,更大的因素在于消费者理念与习惯的改变。
经常看新闻的筒子们知道,在当前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是不可能再无限膨胀了,很多企业还是寄希望于房地产市场的复活,梦想着象99年到06年一样,遍地捡螃蟹,那么只有一句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东西是卖给消费者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抓住“上帝”不松手。
只要有消费者存在,市场就不会消失。不管房地产市场怎么样,终究是有装修需求的消费者。小孩子要环保、年轻人要娶媳妇,中年人要档次、老年人要舒适,日子要过,房子就要装。
只是现在,消费者眼界开阔了,审美变了,要求高了。既要好看,又要质量,还要环保,同时又显得有品位。也就是说,一般的东东蒙不住了。
只能创新,拿出自己的绝活。所谓绝活,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是自己的真本事,别人做不来的。
提到创新,很多人会笑,大家都在创新啊,天天都在创新。
其实,凭心而论,中国的楼梯行业从产生到现在,开始是金属楼梯拼产能,后来是实木楼梯拼材质,一直都是在模仿,或者干脆抄袭。能称得上创新的,只有一次:就是在2010年,青花瓷、玄龙御、太阳鸟等一批中式实木楼梯产品的推出,改变了中国楼梯模仿欧美的局面,开始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金臣楼梯的铜艺产品,也是在这一阶段崭露头角,树立了金属楼梯领域的一个标杆。后来佛山的冠派在做铜艺的同时把中式文化元素引入铝镁立柱产品,也具有不小的改革意义。这一批产品,无论是在设计创意,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为模仿者制造了一个很大的门槛。也是在这之后,楼梯产品的附加值上升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之后,一直没有更大的突破。
有些虽然也有一点点改变,但大都是某个部件或小细节有点新意,离完整意义上的创新还有不小的距离,至于绝大多数的企业画册,创新只是一个宣传词汇而已。
目前的整木家装,更多的在于经营和营销层面的改革。从行业的高度来看,产品本身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档次的提高和品类的增多。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到了今天,在整体风与跨界潮的夹击之下,楼梯行业要救亡图存,如何创新,如何在工艺与设计上突破,大家应当思考。
另一点是消费习惯。生活节奏快了,人们忙了,懒汉一站式购物兴起。这是整体风吹起来的诱因,消费者要什么,经销商就摆什么,经销商下什么单,企业就尽力去生产什么。档次低的叫多元化,高端一点的,就叫整体家装了。最初是一种营销概念,后来是一种经营模式,发展到现在,有成为一个独立行业的趋势。
那么,专业性的楼梯行业是不是就无路可走了呢?
肯定不是。篇幅太长了,简单梳理几个思路吧,以后慢慢谈。
一是开发产品的独特价值,也就是开发产品的附加值。
可以借鉴一下手机市场的思路,又难用、功能又少、又封闭,还恁贵的苹果却能在手机和电脑品牌的汪洋大海中独领风骚,凭的就是创意!用的是脑子!
三星学会了这一点也追了上来。
一招鲜吃遍天。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企业!
消费者买的只有两个字"喜欢",是自己心仪的产品,只要能让消费者一眼爱上你,八匹马也拉不走。
二是合纵联手。
客观一点,无论是整体家装还是跨界经营的企业在资金、品牌、生产实力上都比专业性的楼梯企业大了很多,有的就不是一个重量级。
单挑,无疑是困难的。但双拳难敌四手,恶虎也怕群狼。
很多企业家爱看史书,中华是一个沉淀历史的国家,也是一个奇迹不断的民族。读史能治国,读史也能兴企。
联手,是对付一家独大的最绝妙招数。
一个楼梯企业很小,但如果数家楼梯企业联合起来,或者和同样层次的木门、衣柜、地板、企业真正联合起来,整合供应和渠道资源,是不是又产生一个新的“整体”面孔呢?那么他的实力是不是会上一个台阶,接近或大过对手呢?
我强调联合的“真正”一词,企业之间的合作要真诚,六国合纵抗秦,初期成就明显,得益于“真”,最后败于连横,教训就是面合心不合。
新近成立的整体家居联盟,是以中小型专业性企业为底子的,下面也设有细分行业的秘书处,它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思路。如果各行业的企业真的能够联起手来,那么可以对抗的,不仅仅是巨头的威胁,还有卖场的霸道,乃至市场的“寒冬”。
三是开阔视野。
改革家王安石有两句诗,是在楼梯大省浙江的杭州写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位置的高低,决定了视野的广度,也决定了人的思维层次的高下。
不同的高度,获得的信息量不同,判断、决策的深远性也就不可同日而语。
楼梯行业的企业家一直习惯于闭门造梯,谢绝别人参观,也没太大兴趣和同行交流。
与最初相比,虽然楼梯行业的会议很多,企业见面也不少,但真诚的交流次数和深度还非常有限,尤其是近两年,大家又成了见面握手打哈哈,你好我好形势大好,转身就抢单挖角抄后路又已习以为常。
不仅是国内,有机会也应当去国外的展会、企业转一转。
三人行,必有我师。开拓思路,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一点见识不是坏事。
四是执著进取。
这个听起来有点虚,很多人不以为然。但的确是这个道理。
尽管现在的模式、理念、手法多如牛毛,但企业最根本的还是产品。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把自身的专业化产品做到极致,独一无二,无处超越,那么他在市场肯定是无敌的。
做企业做事业做我们的楼梯行业也如同修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波波折折在所难免,一时的低谷也并不是末日来临,只有站在发展的高度,坚持不懈,不断进取。抗压、专注、探索、创新,心无旁婺才能成功!